海洋垃圾五花八门,其中以塑料瓶数量居冠。 (记者杨绵杰摄)
海边常布满许多垃圾,影响环境甚巨!环保署今公布邻海县市海废监测结果,人类生活及游憩行为产生垃圾比例高达8成,而邻海县市19县市净滩所得之垃圾,又以塑料瓶相关居冠,环保署预计明年下半年将引进无人机、AI辨识等技术协助调查。
环保署的调查指出,以台湾北、中、南、东、离岛等区域来看,生活垃圾与游憩行为占最大宗,平均超过8成,其次为抽烟行为的烟蒂,以及渔业与休闲钓鱼所产生的废弃物。若以各邻海县市海岸垃圾种类来看,塑料瓶在11县市都排第一,其他常见垃圾还有塑胶瓶盖或吸管、饮料杯等,以及渔业用具。
分析塑料瓶的来源,以台湾本岛来说,有近39.58%无法辨识来源,57.58%左右来自台湾自产,从中国及韩国海漂过来则分别占2.24%、0.6%;以离岛地区宝特瓶垃圾,超过85.4%都无法辨识来源,台湾自产占5.76%、中国及韩国海漂而来则分别为8.81%及0.03%,显见邻近国家的垃圾对台湾也有不小影响。
在净滩成果方面,透过与环团如绿色和平、荒野保护协会、RE-THINK等办理净滩活动,另也有民间团体及企业积极参与之下,自去年4月至今年11月为止,全国净滩次数达到2万3千多场,参与人数有39万多人,清出了7000多吨垃圾,环保署今也颁奖予国泰金融控股、台电公司、屏东县琉球乡本福村等单位,表彰他们在净滩的杰出表现。
转载自自由时报
原文网址: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breakingnews/2646867
记者杨绵杰/台北报导
发表评论